校友风采
     
    优秀研究生汪嘉杨
    2016-07-08 09:51  

    汪嘉杨是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专业2004级研究生,导师是李祚泳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系统分析。

    读研期间参加导师的多项科研项目,2004年以来已发表文章10余篇,合著专著《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与应用》1本(共16章49万字,她完成1~3章和7~11章分析计算、内容撰写,共15万字)。获得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研究生”和学院“优秀毕业研究生”称号;获得学院“优秀研究生”奖,并2次获得学院“科研论文奖”。

    一、投身于学习科研实践用诚心

    她热爱环境科学专业,“行胜于言”,读研过程中她花别人两倍的功夫去学习环境科学专业的相关课程,勤学苦练让她很快在同学们中出类拔萃。

    在导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专业知识方面的中外科技文献,设计科研方案,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为了完成“湖泊富营养化发展趋势预测方法研究”项目,整整两个学年,2005年的寒暑假和2006年的暑假都在学校里认真地收集数据、整理资料,进行实验活动、撰写论文。

    新方法的提出、一篇好的科研论文的形成是一个艰难的历程,但科研探索所带来的乐趣、不断学到的新知识和不断提高的科研能力,让她终身受益的;新方法的实现过程艰难漫长,但新成果的获得让人欣喜雀跃。在撰写专著《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与应用》过程中,为了完成专著的写作和修改,在李老师的带领下,将16章共40余万字的书稿反复校样7次,开始时每次都需要半个多月的时间校样、修改,每一章都修改得满满的。

    在导师的启迪和熏陶感染下,她对环境系统分析方向已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在科学研究中,能做到认真踏实、实事求是、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二、参加社会活动用热心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培育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不断提高运用知识服务社会的本领。获得2005年湿地使者长江行动“全国三等奖”和“十佳团队”两个奖项,以及“优秀湿地使者”称号,并三次获得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

    在世界自然基金会主办的“2005湿地使者长江行动”中,她作为专业指导,带领队员们深入大渡河流域5个地级市的多个偏远流域调查取证,穿过泥石流经常发生的区域考察,走访铜街子、龚嘴水电站、田湾河水利工程,并对田湾河地区密集的小水电站进行详细地考察和调研。最终团队获得了“全国三等奖”,自己被评为“优秀湿地使者”。

    她积极参与并协助完成学院和学生会开展的各项活动:研究生会元宵联谊活动上,庆祝“三八”妇女节上,有她为同学们带来的歌声和小品“东北二人转”;篮球比赛场上,羽毛球赛场上,也有她的热情参与,并2次获得研究生羽毛球混合双打比赛的二等奖。2006年的暑假,参加学院研究生会组织的“四进社区”活动,在烈日下仍然坚持为社区服务。

     

    三、积极帮助同学用真心

    生活中,她乐于助人,团结同学,着眼于从小事做起,和同学们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共同进步。不仅如此,还热情地关心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们,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解开思想上的心结,完成试验和学习任务。为师妹赵杰颖、邬敏、段佩霞同学耐心地讲解环境系统分析方法的软件实现方法和过程,修改论文。热情地为环境工程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考研的同学讲解复习的重点、方法、时间安排等心得,并借给考研资料。热情地为吴月同学、郭淳同学讲解复习的方法,将自己的考研辅导书毫无保留地送给软件学院的学生,鼓励他们在大一时就树立远大的志向。协助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时,热心地讲解毕业论文的方法、过程和程序编辑的思路、重点等,并帮助他们查找资料、修改格式。环境工程系孙霞同学对Matlab语言不够熟悉,不能较好地把所研究的算法加以实现,她都讲解Matlab语言的实现特点、算法的难点,最后孙霞不仅能较好地实现算法,得到满意的数据,还获得了优秀毕业论文。当然,真心和真诚也获得了她的同学们的认可。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