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学院举办本科生网络反诈教育主题讲座
    2025-09-26 丁璐  审核人:卞玉霞   (点击: )

    为切实提升高校大学生对网络诈骗的识别与防范能力,筑牢校园安全屏障,营造平安和谐的育人环境,2025 9 26 日上午 10:00,资源环境学院特邀成都市公安局双流区分局机场路派出所何峙锜、叶丹两位警官,在航空港校区 2308 教室举办 高校反诈指南 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卞玉霞主持,各年级学生代表全程参与,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讲座开篇,卞玉霞副书记结合当前高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态势,深刻强调了反诈工作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她指出,网络诈骗已成为威胁大学生财产安全的主要风险之一,增强自身反诈意识、掌握防范技巧,既是守护个人财产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维护校园秩序稳定、保障学业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同时,她向在场同学提出明确期望:希望大家珍惜此次学习机会,认真聆听案例解析,深入领会反诈知识,将所学内容转化为日常防范的实际行动,主动参与到校园反诈宣传与实践中,共同构建人人识诈、人人防诈、人人反诈”的校园安全环境。

    随后,何峙锜警官以“数据 + 案例”的形式,从心理诱因、信息保护、法律维权三个核心维度展开详细讲解,内容兼具专业性与实用性。他首先公布 2024 年全国及本地高校网络诈骗案件数据,用直观的数字让同学们清晰认识到诈骗风险的普遍性;随后结合多起发生在高校的真实诈骗案例,重点剖析“冒充辅导员收取费用”“刷单返利”“虚假中奖”“紧急求助借贷”等四类高发骗局的套路特点—从最初的“话术诱导”到中间的“信息套取”,再到最后的“胁迫转账”,逐一拆解诈骗分子的作案逻辑,帮助同学们识破其“隐蔽性”“迷惑性”伪装。

    在防范技巧讲解环节,何警官特别提醒同学们:要警惕“低投入高回报”“零风险高收益”等违背常识的诱惑,坚决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不随意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同时,要了解网络诈骗相关的法律后果,明确自身在遭遇诈骗后的维权途径,包括第一时间报警、留存证据、联系银行冻结账户等关键步骤。为进一步强化防范效果,他还现场呼吁全体同学主动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关注“熊猫反诈”微信公众号,借助官方平台实时获取反诈预警信息、学习最新防范知识,将反诈意识融入日常学习生活,切实提升自身的 “反诈免疫力”。

    本次“高校反诈指南”专题讲座内容紧密贴合大学生生活实际,案例鲜活、讲解生动,既让同学们系统掌握了网络诈骗的识别方法与防范技巧,也有效提升了大家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不仅认清了诈骗分子的常用手段,更学会了如何主动规避风险、保护自身权益。此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为资源环境学院进一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与财产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后续校园反诈工作的常态化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