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研究生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第一次学术交流活动圆满举行
    2025-09-23 许念  资源环境学院 审核人:徐成华   (点击: )

    2025年9月22日,资源环境学院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第一次学术交流活动在2201教室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的汇报者来自2024级的徐茂芸、祝金焱、雷梦真、彭琦浩、刘钰五位同学。120余名研究生师生积极参与。资环学院多位教师也莅临现场,共同参与了此次学术活动。

    五位24级研究生分别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徐茂芸同学通过线上汇报的方式开展活动。

    徐茂芸同学以《河道连通性对代谢产物组成与溶解性有机质化学特性的影响机制研究》为题,该研究选题聚焦河道连通性这一生态水文核心议题,以代谢产物组成与溶解性有机质化学特性为切入点探究影响机制,既填补了连通性调控下河流物质循环微观机制的研究空白,又能为受损河道生态修复与流域管理提供科学支撑,兼具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祝金焱聚焦于《硫化零价铁在地下水环境中的应用》这一课题展开深入研究,聚焦 S-ZVI 这一高效修复材料,其经硫化改性后在地下水重金属与难降解有机物去除中表现出高活性、耐氧化优势,常用原位注射、PRB 等形式应用,是复杂地下水污染修复的重要技术方向。

    雷梦真分享了《四川省全氟化合物的暴露途径特征探究及健康风险评估》,聚焦四川区域,系统分析饮用水、膳食、空气等 PFASs 暴露途径特征,评估显示当前居民饮用水相关健康风险较低,但需关注其持久性与累积效应,为区域 PFASs 污染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彭琦浩围绕《煤矸石催化/吸附剂的制备及在有机污染物降解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分享,介绍了煤矸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有机污染物降解中的应用效果,为煤矸石资源化利用和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刘钰围绕《共晶盐熔融法从锂渣一次性制备NaP型沸石分子筛》这一主题展开分享,一次性制备,既解决锂渣固废处置问题,又为沸石材料低成本合成提供新思路聚焦固废资源化与材料制备结合的方向,以锂渣为原料、共晶盐熔融法为技术路径,实现 NaP 型沸石分子筛的。

    五位同学的报告内容丰富,逻辑清晰,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良好的科研素养,引发了在场师生的热烈讨论和积极提问。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为研究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科研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有效促进了不同研究方向之间的交叉融合,对提升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