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在航空港校区2201教室成功举办本学期第四次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2024级研究生何达川主持,杨露丹、雍倚、吴雯熠四位同学作学术报告。院长徐成华教授、副院长方淑红副教授与16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交流。

四位报告人聚焦遥感技术与环境应用前沿,展示了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成果:
何达川在《基于倾泻线的地形洼地处理算法》研究中,提出通过倾泻点定位与地形迭代优化,有效消除数字高程模型中的伪洼地,为水文分析提供了重要的预处理技术,显著提升了沟道提取的准确性。

杨露丹以《高寒牧草枯干过程等效水厚度反演》为题,针对草原火险评估需求,构建了基于PROSAIL模型的分阶段反演方法,揭示了枯干过程中光谱特征的变化规律,为青藏高原草原火灾预警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雍倚在《川东北太阳辐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中,集成SHORTWAVE-C模型与多源遥感数据,解析了区域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成果为川东北地区光伏发电布局与气候资源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吴雯熠围绕《基于多源卫星的四川省森林火灾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研究,融合MODIS、VIIRS等多源卫星数据,构建了2022年四川省高时空分辨率排放清单,为区域空气质量评估和公共健康保护提供了重要数据基础。

交流环节中,徐成华院长强调研究生应加强独立思考能力,深入理解技术指标背后的机理,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方淑红副院长指出,要辩证看待数学模型与文献参考的价值,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次学术交流展现了遥感技术在生态监测、灾害防控与能源评估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体现了多学科方法在解决复杂环境问题中的融合优势,为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了有效平台。